8455娱乐场门新葡8455最新网站 “勞務報酬所得”個人所得稅相關政策

欄目:稅法規定 發布時間:2020-11-30

8455娱乐场门新葡8455最新网站 “勞務報酬所得”個人所得稅相關政策

一、勞務報酬所得指的是什么

勞務報酬收入,是指從事設計、裝飾、安裝、繪圖、實驗室檢測、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座、新聞、廣播、翻譯、審稿、書畫、雕塑、影視、錄音、錄像、表演、廣告、展覽收入、技術服務、 介紹服務、 經紀服務 代辦服務 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二、最新勞務報酬所得稅計算方法

   三、個稅改革后,勞務報酬該怎么繳個稅吶?

1 勞務報酬收入為扣除20%費用后的余額為收入額。

2 居民取得勞務報酬時,應當將工資、薪金、稿件報酬和特許權使用費收入合并為綜合所得,并從每一納稅年度的所得中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減除、專項附加減除和其他減除后的余額,依法確定為應納稅所得額。 合并所得適用3%~45%的超額累進稅率;

3 向居民支付勞動報酬,應當按有關辦法(具體辦法和其他政策 ) 預繳個人所得稅,每月或者一次扣繳。

四、勞務報酬所得與工薪所得的區別?

是否有雇傭關系。工資收入是指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其他與雇傭有關的收入。

勞務報酬 是指獨立從事勞動服務的個人取得的收入(即個人與服務單位之間的直接勞動關系 ) 提供勞務的個人與服務單位沒有穩定、持續的勞動和人事關系,也不存在勞動合同關系,收入不以工資的形式存在。

新個稅的勞務報酬所得稅怎么計算


律師解答

這種問題可以以具體數字計算來示例,如下所示:

  (1)單次勞務報酬不超過4000元:勞務報酬應納稅額=(勞務報酬-800)×20%;

  (2)單次勞務報酬超過4000元:勞務報酬應納稅額=勞務報酬×80%×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舉例:李四某次兼職收入是23000元,那么李四本次兼職勞務報酬應繳納多少個人所得稅?

勞務報酬應納稅額=23000×80%×20%-0=3680元。

勞務報酬所得稅 個稅計算器

網址: https://www.ip138.com/geshui/3.htm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關于勞務報酬,單位是否具有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的義務


按照法律,單位具有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的義務。

一、法律依據:單位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不得拒絕。

1、《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九條 個人所得稅以所得人為納稅人,以支付所得的單位或者個人為扣繳義務人。

納稅人有中國公民身份號碼的,以中國公民身份號碼為納稅人識別號;納稅人沒有中國公民身份號碼的,由稅務機關賦予其納稅人識別號。扣繳義務人扣繳稅款時,納稅人應當向扣繳義務人提供納稅人識別號。

2、《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 第三十條 扣繳義務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履行代扣、代收稅款的義務。對法律、行政法規沒有規定負有代扣、代收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稅務機關不得要求其履行代扣、代收稅款義務。

知識要點:

1、勞務報酬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后的余額為收入額。

2、居民個人取得勞務報酬所得,將和工資、薪金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合并為綜合所得;并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其中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3、向居民個人支付勞務報酬,應當按相關方法(具體方法等政策)按月或按次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 勞務報酬所得屬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屬于同一項目連續性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4、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如屬于需要辦理匯算清繳,應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內辦理匯算清繳。

5、非居民個人勞務報酬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按月換算后的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應納稅額。

6、勞務報酬屬于外部勞務服務,個人向單位提供勞務服務,屬于增值稅范疇,應開具普通發票。

薪水、薪酬所得與勞務報酬所得的差別:


薪水、薪酬所得與勞務報酬所得的差別:勞務報酬所得是本人單獨從業各種各樣手藝,因某一特殊事宜臨時性為外企業工作中獲得的酬勞。薪水、薪酬所得歸屬于非單獨本人勞務公司主題活動,與企業存有薪水人事部門層面的關聯,為本企業工作中獲得的所得。

是不是存有聘請與被聘請的關聯,是分辨一種收入是歸屬于勞務報酬所得,還是歸屬于薪水、薪酬所得的關鍵規范。后面一種存有聘請與被聘請的關聯,而前面一種則找不到這類關聯。

國家稅務總局2018年第61號公告

《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管理辦法(試行)》

為貫徹落實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國家稅務總局制定了《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管理辦法(試行 ) 》,現予以發布,自 2019 1 1 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國家稅務總局

2018 12 21

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管理辦法(試行)

  第一條 為規范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行為,維護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實施細則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扣繳義務人,是指向個人支付所得的單位或者個人。扣繳義務人應當依法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

  全員全額扣繳申報,是指扣繳義務人應當在代扣稅款的次月十五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其支付所得的所有個人的有關信息、支付所得數額、扣除事項和數額、扣繳稅款的具體數額和總額以及其他相關涉稅信息資料。

  第三條 扣繳義務人每月或者每次預扣、代扣的稅款,應當在次月十五日內繳入國庫,并向稅務機關報送《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表》。

  第四條 實行個人所得稅全員全額扣繳申報的應稅所得包括: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六)財產租賃所得;

  (七)財產轉讓所得;

  (八)偶然所得。

  第五條 扣繳義務人首次向納稅人支付所得時,應當按照納稅人提供的納稅人識別號等基礎信息,填寫《個人所得稅基礎信息表(A表)》,并于次月扣繳申報時向稅務機關報送。

  扣繳義務人對納稅人向其報告的相關基礎信息變化情況,應當于次月扣繳申報時向稅務機關報送。

  第六條 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應當按照累計預扣法計算預扣稅款,并按月辦理扣繳申報。

  累計預扣法,是指扣繳義務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預扣預繳稅款時,以納稅人在本單位截至當前月份工資、薪金所得累計收入減除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和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適用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一(見附件),計算累計應預扣預繳稅額,再減除累計減免稅額和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其余額為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余額為負值時,暫不退稅。納稅年度終了后余額仍為負值時,由納稅人通過辦理綜合所得年度匯算清繳,稅款多退少補。

  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 - 速算扣除數 )- 累計減免稅額 - 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 - 累計免稅收入 - 累計減除費用 - 累計專項扣除 - 累計專項附加扣除 - 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計減除費用,按照5000 / 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雇月份數計算。

  第七條 居民個人向扣繳義務人提供有關信息并依法要求辦理專項附加扣除的,扣繳義務人應當按照規定在工資、薪金所得按月預扣預繳稅款時予以扣除,不得拒絕。

  第八條 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應當按照以下方法按次或者按月預扣預繳稅款: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費用后的余額為收入額;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減除費用:預扣預繳稅款時,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按八百元計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減除費用按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計算。

  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計算應預扣預繳稅額。勞務報酬所得適用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二(見附件),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百分之二十的比例預扣率。

  居民個人辦理年度綜合所得匯算清繳時,應當依法計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收入額,并入年度綜合所得計算應納稅款,稅款多退少補。

  第九條 扣繳義務人向非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應當按照以下方法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稅款:

  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三(見附件)計算應納稅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后的余額為收入額;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非居民個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稅款扣繳方法保持不變,達到居民個人條件時,應當告知扣繳義務人基礎信息變化情況,年度終了后按照居民個人有關規定辦理匯算清繳。

  第十條 扣繳義務人支付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或者偶然所得時,應當依法按次或者按月代扣代繳稅款。

  第十一條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屬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屬于同一項目連續性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財產租賃所得,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紅利時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偶然所得,以每次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

  第十二條 納稅人需要享受稅收協定待遇的,應當在取得應稅所得時主動向扣繳義務人提出,并提交相關信息、資料,扣繳義務人代扣代繳稅款時按照享受稅收協定待遇有關辦法辦理。

  第十三條 支付工資、薪金所得的扣繳義務人應當于年度終了后兩個月內,向納稅人提供其個人所得和已扣繳稅款等信息。納稅人年度中間需要提供上述信息的,扣繳義務人應當提供。

  納稅人取得除工資、薪金所得以外的其他所得,扣繳義務人應當在扣繳稅款后,及時向納稅人提供其個人所得和已扣繳稅款等信息。

  第十四條 扣繳義務人應當按照納稅人提供的信息計算稅款、辦理扣繳申報,不得擅自更改納稅人提供的信息。

  扣繳義務人發現納稅人提供的信息與實際情況不符的,可以要求納稅人修改。納稅人拒絕修改的,扣繳義務人應當報告稅務機關,稅務機關應當及時處理。

  納稅人發現扣繳義務人提供或者扣繳申報的個人信息、支付所得、扣繳稅款等信息與實際情況不符的,有權要求扣繳義務人修改。扣繳義務人拒絕修改的,納稅人應當報告稅務機關,稅務機關應當及時處理。

  第十五條 扣繳義務人對納稅人提供的《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信息表》,應當按照規定妥善保存備查。

  第十六條 扣繳義務人應當依法對納稅人報送的專項附加扣除等相關涉稅信息和資料保密。

  第十七條 對扣繳義務人按照規定扣繳的稅款,按年付給百分之二的手續費。不包括稅務機關、司法機關等查補或者責令補扣的稅款。

  扣繳義務人領取的扣繳手續費可用于提升辦稅能力、獎勵辦稅人員。

  第十八條 扣繳義務人依法履行代扣代繳義務,納稅人不得拒絕。納稅人拒絕的,扣繳義務人應當及時報告稅務機關。

  第十九條 扣繳義務人有未按照規定向稅務機關報送資料和信息、未按照納稅人提供信息虛報虛扣專項附加扣除、應扣未扣稅款、不繳或少繳已扣稅款、借用或冒用他人身份等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等相關法律、行政法規處理。

  第二十條 本辦法相關表證單書式樣,由國家稅務總局另行制定發布。

第二十一條 本辦法自2019 1 1 日起施行。《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個人所得稅全員全額扣繳申報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稅發〔 2005 205 號)同時廢止。


wap m